|-转 有23对染色体的动物除了人还有其他吗?
文章中说的麂和黑马羚,不知道是不是23对染色体,没有考证。
除人类之外,恰好也具有23对染色体的常见生物有:
1、麂——现今所知最早的鹿
2、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黑马羚
而具有22对染色体的则有海豚和兔子,具有24对染色体则是我们最近的亲属,黑猩猩、大猩猩等大猿以及海狸另一种兔子和马铃。
让人诧异的可能是,为什么我们的近亲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是23对?
人和现存大猿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对拒绝进化论,尤其反对人类来自进化的创世论者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在他们看来这正是推翻达尔文进化论的好机会。因为达尔文明确说过人类很可能起源于大猿,鉴于大猿主要分布在非洲,因此人类的祖先也可能是在非洲起源的,这些猜测已经指导着古生物学家在非洲获得丰富的成果,让大众越来越相信人类不是神创的,而是起源于非洲。
但为什么现存大猿的染色体数目与人类不一致呢?
面对这个问题,生物学家们迎难而上。
1980年,Yunis首先发现黑猩猩的某两条染色体,经染色后产生的花纹(带型)可以大致拼接出与人类2号染色体的带型相似的结果,于是他把黑猩猩中的这两条染色体命名为:2A和2B染色体(科学家认定的2B)。并据此提出融合假说。1982年,Yunis和Prakash合作制出了染色体的高分辨率带型,更进一步的支持了融合假说。但仅仅是染色后的花纹相似,只能是旁证和后续研究的基础。
图示:染色体上的带型
图示:融合假说
要确证,我们需要知道染色体中DNA的序列,因为随机产生高度相似的序列,是无法理解的事情——这正是亲子鉴定的概率学基础——所以,如果融合假说是对的,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人类2号染色体上,应该残留着端粒和着丝粒序列的遗迹。端粒和着丝粒都是独立染色体不可或缺的结构,这些结构都对应着独特的碱基序列,即便融合发生在遥远的过去(390万年前?南方古猿阿法种),DNA的序列已经发生了变异,但总应该有点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