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互联网相关
|-转 库布里克一生,有两个最大的遗憾
2023-01-09 13:32:15 来源: 虹膜
作者:Jonathan Victory
译者:鸢尾花
校对:易二三
来源:HeadStuff(2017年8月28日)
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前囤积了一盒盒的研究材料和剧本草稿。正如乔恩·荣森的纪录片《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盒子》所展示的那样,大量的文件盒里装的是他几十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素材。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他遗产的原素材;是这位大师为他的标志性电影和他未实现的项目所做的准备。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盒子》(2008)
库布里克的家人意识到了这些文件的历史意义,并且不希望看到这些文件化为蛀纸——它们在家中不断地提醒着他的离世。因此,他们把文件捐给了伦敦艺术大学建立的档案馆。公众通过预约即可参阅这座位于象堡校区的档案馆,所以我来到了这里。当我触到库布里克本人用过的笔记本时,我简直兴奋地昏了过去。我欣喜地发现了更多他未拍摄作品的档案。
在这些未完成的作品里,有两部影片最有可能被库布里克完成,它们和他痴迷的两段历史时期有关。
其一是他一直以来计划拍摄的《拿破仑传》,以及根据路易·贝格利的半自传体大屠杀小说《战时谎言》(暂译,Wartime Lies)改编的《雅利安图纸》(暂译,Aryan Papers)。
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来看眼前这两部影片的材料。我看过库布里克的所有作品(甚至包括他24岁时为一个工会拍摄的影片),阅读这些早已熟悉的影片剧本,在脑海中「重现」这些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愿望。
以下内容是我对那个下午所看素材的记录和评论,也想写给那些也许没有机会来到伦敦翻阅它们的影迷。我是库布里克的超级粉丝,但不是那种不带任何批判眼光的观众。
我不是很喜欢《大开眼戒》,尽管我理解它想探讨的主题。我觉得让瑞安·奥尼尔来扮演巴里·林登这个角色是一个不可被原谅的行为。但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和尊重的是,库布里克已然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
《大开眼戒》(1999)
在谈论《雅利安图纸》这个与大屠杀有关的计划前,我想介绍一些背景信息。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比在德国出生的安妮·弗兰克早一年。想象一下,在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当欧洲的法西斯分子正在猎捕犹太人时,作为一个犹太少年,一定处于一种不安的可怖境况。这种童年阴影在库布里克那些以战争和暴力为主题的电影中可见一斑。
斯坦利·库布里克
《第237号房间》虽然是一部过度解读库布里克作品的纪录片,但其中也提到了潜藏在《闪灵》背后的种族灭绝含义。在库布里克的所有13部影片中,每一部的主角都在充满暴力和虐待的世界中游走。拍摄一部讲述大屠杀逃亡故事的影片似乎很适合库布里克。
《第237号房间》(2012)
《战时谎言》是库布里克在筹备下一部作品时,寄给他的众多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波兰犹太人塔尼娅和她的侄子马切克在大屠杀期间获得了伪造的身份证件的故事。这些证件使他们能够在波兰的「雅利安人」中生活而不被发现,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妄想症和苦难。
库布里克为《雅利安图纸》写了一份详细的大纲。大纲的结构梳理了马切克一家在战前的生活。库布里克的笔记列出了九个最重要的人物,他们出现在一个「娇生惯养的舒适童年场景/段落」中。在他的笔记中,库布里克对这部电影的野心是「展示导致谋杀的温和官僚主义」,这也许就是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
库布里克的故事板勾勒了德国人入侵马切克所在小镇的准备工作。然后,库布里克潦草地写下了这样的问题:「是立即进行随机的残酷和杀戮,还是通过展示一些地方在被占领的最初几天的『相对和平』来制造悬念。」一位天主教医生是马切克一家的朋友,他开始对他们说出冷酷的反犹太主义的话语。令人不安的是,他还保持着他一贯的礼貌语气,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